早先,飛天茅臺是用于出口的,飛天茅臺外銷,五星茅臺內銷,酒液和品質都是一模一樣,只不過包裝有所不同,那時是這樣的產品定位。幾次品鑒下來,我得出的結論是,品鑒白酒、品嘗茅臺,還是用茅臺的小酒杯最好,貴州茅臺酒公司的做法確實是對的,(北伐軍的快速搜索部隊)“斥侯”意即負責偵察和搜索的軍事人員,根據(jù)考證,它起源于我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成型于漢代,原指在邊塞專門負責察望敵情的精銳士兵,因直屬于領兵“王侯”而得名,可以說是歷史悠久,一般由精明敏捷的軍士擔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兵種。
1、山東省發(fā)放的戰(zhàn)備應急包,都是用來干什么的?
謝邀先擱置這個問題,很多網(wǎng)友更關心:為什么發(fā)這個包?這個包里有什么,都干什么用?包里有什么?應急包內含物(1)戰(zhàn)備醫(yī)療箱(46元/套)浙江紅雨醫(yī)藥生產,主要包括棉簽、醫(yī)用退熱貼、醫(yī)用膠帶、繃帶、紗布、酒精棉片、防水創(chuàng)可貼等產品(據(jù)同類產品粗略統(tǒng)計)。類似產品內含物(非本次應急包對應物品)(2)SOS應急工具盒(32元/套)內含小鋸子、多功能螺絲刀、鋼絲繩、口哨、刀片工具刀、指南針,都是實用的小工具,
SOS應急工具盒內含物品(3)手搖式發(fā)電手電筒 收音機(多功能應急強光手電)(55元/個)型號規(guī)格:YJSD這種小物件在遇到黑暗、濃霧或煙霧的情況下,光線的穿透力比較強,可以給被困者照明,或給救援人員指引定位。還可以利用無線電收聽有關應急救援信息,(4)應急逃生繩(28元/條)型號規(guī)格:TSS-10目測這捆繩索的長度在10米左右,遇到在高處被困時,把繩索一端與墻體或其它位置牢固固定,被困人員就可以實施速降逃生。
(5)防水火柴(3.7元/盒)型號規(guī)格:HC-A這種火柴能夠在潮濕環(huán)境下點燃,個頭明顯比一般的火柴大,而且藥頭中含有比普通火柴多15%左右的氧化劑,之所以不怕潮,一是粘合劑與普通火柴不一樣,用丙烯酸等防水性能好的合成樹脂做原料,引火劑在火柴棍上粘合得更牢固。二是在火柴的外面還涂有一層軟質防水膜,防水性能大大提高,
既抗風又防水。(6)長效蠟燭(3.5元/個)型號規(guī)格:LZ-A,長效蠟燭高4.5厘米,它是一個容器內部填充著優(yōu)質石蠟,燃燒時比普通蠟燭產生的光要明亮,并且釋放更少的熱量。(7)滅火毯(23元/個)型號規(guī)格:MJT1000*1000,由河南商丘環(huán)宇玻璃纖維有限公司提供,滅火毯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玻璃纖維斜紋織物,具有光滑、柔軟、緊密等特點,用于火場救生和重要物品保護,也可用于撲滅火源、火災逃生和隔離濃煙之用。
它由防火耐燃耐氧化纖維材料和防火布夾層織制,在900℃火焰中不熔滴,不燃燒,是民用建筑物上使用的一種簡便消防滅火逃生工具,對于初期火災,把它拆開直接蓋在燃燒的物體上,可以隔絕氧氣,撲滅火源。在火場逃生時,披在身上可以隔絕火焰,降低火場溫度,也可以用于地震逃生,把滅火毯折疊后頂在頭上,可以減輕落物撞擊傷害。
(8)一次性醫(yī)用口罩(4.5元/包)浙江紅雨醫(yī)藥生產,型號規(guī)格:17.5*9.5厘米,耳掛式,就是普通的一次性醫(yī)用口罩,10只裝。(9)防滑耐磨手套(1.3元/副)型號規(guī)格:NMST-20,這種手套沒什么特別的?,F(xiàn)在很多人缺乏體力勞動鍛煉,所以手都比較嬌嫩,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動手處置時,可以避免磨出水泡,或者被尖銳物體刺傷等,
(10)應急包外包(45元/個)型號規(guī)格:YJB-2B。牛津布材料制成,設置了PVC防水層,還帶有反光條,星空迷彩荒漠色,包的后面有應急聯(lián)絡卡的卡槽。包內有隔網(wǎng),方便上述各類用品的歸類,手提、斜挎、肩背都可以。包內配備的用品主要分成三類:(1)醫(yī)療急救包、(2)自救互救器材、(3)個人防護用品,濟南為什么發(fā)這個包?首先明確,這是濟南市人防辦今年為1萬名市民免費發(fā)放的應急物品,是政府明確的為民辦實事之一。
而且,這件事,也不是第一次做,去年濟南人防辦已經免費發(fā)放了1萬個應急包,濟南這件事也不是首創(chuàng),因為之前南京、合肥等地也為市民發(fā)放過類似的應急包。當然這件事還沒有做到每個家庭人手一份,當前也是按照搖號中簽的方式,免費發(fā)放到了1萬個家庭手中,不少市民對人防戰(zhàn)備應急包并不了解,免費發(fā)放難免有人會跟當前臺海形勢聯(lián)系起來,這件事的真實意義是什么呢?人防戰(zhàn)備應急包,主要是針對防空襲、防災減災的實際需要而配備的便攜包,包含了自救器材和防護用品,這些小物件特別適合在城市遭受空襲,或者是地震、火災、洪災等自然災害,乃至交通事故等突發(fā)事件時,用于應急自救或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