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桌上,給人倒茶一定不能倒?jié)M,否則被視為不歡迎、不尊重。如果把茶倒?jié)M,滿滿的一杯茶,咄咄逼人,讓人敬而遠之,倒酒的講究俗話細節(jié)決定成敗,就像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是“左手倒茶,右手倒酒”,確定好對面需要倒茶的人數(shù),不要倒到最后一個人的時候沒有茶倒了,這樣會很尷尬,所以要對公道杯和客人杯容量有個大概的了解,人多的話,第一泡茶就每人都少一點,確保每人都有茶喝,后面隨意,因為是可以添茶的。
1、倒茶的禮儀有什么?
感謝邀請,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倒茶的禮儀有什么?入鄉(xiāng)隨俗,恭敬第一,實效為準,比如說倒茶不能滿杯,不要茶壺口對著客人,不能倒茶水流過快等等,其實只要能從對方的角度出發(fā),很多茶禮就自然而然了。如果實在照搬套用,那么可以去找茶藝培訓資料,但是要記得,茶藝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茶道卻是內(nèi)在的,所以今天的茶藝,明天也會不同。
記得紅樓夢中妙玉請寶黛喝茶,而寶玉不懂得茶藝,雖然妙玉的茶道高深,但是也許一碗大碗茶對當時的寶玉更有效益,茶有不同,器具不同,人物不同,不拘一格,因時因地就是好的茶藝。不管是廟堂高雅,還是鄉(xiāng)野鄙陋,茶藝總是精髓,正如歌曲:同志哥,請你喝杯茶呀~~~喝茶首先是敬茶人的心意和敬意。一方水土,一方人,有人的地方就有風俗,
2、過年的時候,給客人倒茶和倒酒有什么講究嗎?
倒酒的講究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倒酒是喝酒的第一步,倒酒中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對于一次完美的酒局來說,都至關重要,學好酒桌禮儀文化,走遍全國都不怕。倒酒的方式倒酒時,萬萬不可以將瓶口對著客人,應用右手持杯略斜,將酒沿著酒杯內(nèi)壁輕緩地倒入,倒完酒后,應該快速將瓶口旋轉(zhuǎn)半圈,在慢慢豎起,避免瓶口的酒滴到杯子外面。
以保持杯子的美觀,此外,無論是給長輩還是給晚輩倒酒,都要站起來走到其身邊倒,并且看到誰酒杯中的酒不多了在征求其同意之后就要趕緊添上。倒酒的順序在第一次上酒時,主人要親自為所有客人倒酒,一般來講,賓客席位是遵循以右為尊原則入座的,所以倒酒順序應依逆時針方向進行,也就是從主人右側(cè)的客人開始依次倒酒,最后才輪到自己。
在正規(guī)和講究的場合當中,首先要給長輩或者領導倒酒,客人喝完第一杯酒后,可以請第二主人幫忙為他附近的人添酒。杯中的酒量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茶七酒八,這正是對茶杯、酒杯中的酒或者酒應該倒在哪種程度而言的,因此,在倒酒的時候不能倒的太滿,通常占酒杯的八分就可以了,這樣在端起酒杯敬酒的時候也不會灑出來。倒酒的細節(jié)倒酒過程中不小心把酒灑到客人身上是很不禮貌的,所以,為了避免這種尷尬,請在倒酒時可以在瓶頸墊上一條毛巾防滑,而且瓶口盡量朝上,免得酒灑出來倒茶的講究首先“高沖低斟”是泡茶的時候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高沖是為了激蕩出干茶的香氣,低斟是為了保留茶湯的香氣,
然后倒茶應該注意的幾個點我簡單給你講一下,主要還是經(jīng)驗,講太復雜了也難記?。?為客人倒茶前,為了確保這次沖泡的茶湯口感沒有失誤,最好先倒一點自己嘗一下再為客人斟茶。2確定好對面需要倒茶的人數(shù),不要倒到最后一個人的時候沒有茶倒了,這樣會很尷尬,所以要對公道杯和客人杯容量有個大概的了解,人多的話,第一泡茶就每人都少一點,確保每人都有茶喝,后面隨意,因為是可以添茶的,
3、別人給你倒茶倒酒為什么要敲桌面?有什么講究呢?
這是一個禮儀,叫做“扣指禮”,是在茶桌上,別人給自己倒茶,自己對別人表示感謝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簡單實用,老少皆宜,具體做法就是雙指彎曲輕敲兩下桌面。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一個禮儀,是我們古人智慧結(jié)的體現(xiàn),到現(xiàn)在一直延續(xù)著,關于扣指禮是怎么來的,流傳的最多的是與乾隆皇帝有關的一個小故事。當時,乾隆和臣子們南下微服私訪,由于天氣炎熱,途徑一家茶館,皇帝便與隨從們進店歇息,
茶館雖小,但茶香裊裊,客人們絡繹不絕。店小二很忙,但動作麻溜地給皇帝和臣子們送上茶水,并把茶壺放在皇帝面前,乾隆沒有擺譜兒,自個兒倒起水來,還給隨從們一塊倒了,大臣自然震驚不已,心想著得趕緊跪下叩謝皇恩,但又考慮到不能暴露身份,于是急中生智,用手指代替身體,跪在桌上,以表對皇帝的感謝。也有人對扣指禮細分,比如長輩給小輩倒茶,小輩要怎么扣,平輩之間要怎么扣等等,還有什么扣幾下,幾個指頭,怎樣怎樣,我倒是覺得沒必要,其實最多的還是一個示意,是對別人一個感謝,意思到即可,沒有必要在這個上面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