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量在一兩天喝完(不講究的可以直接酒塞倒塞進瓶口,放冰箱冷藏室里;講究的可以買的抽氣泵或惰性氣體罐來保存,這樣可以多放幾天)。
因為通常情況下,每次打開都會使酒液更多地接觸空氣,加速氧化和酒香氣的散失。每款酒都有一個喝的狀態(tài),一款健康的酒,打開后一般醒酒在幾十分鐘到幾小時后(除了些特別酒款)會達到頂峰狀態(tài),而后就開始走下坡路,所以為了保持相對較好的口感和酒香,盡可能的在其頂峰喝掉。當然如果要求不是很高的話,一些稍微有實力的酒可以密封后冷藏個3~5天(有些1周)也能佐餐,但實力弱的一些酒比較容易被氧化、果香散得也快,稍微偏長點時間,口感會明顯失衡變差
葡萄酒為什么要躺著放
如果長時間豎著放的話,軟木塞會收縮干癟,空氣會漏進酒里,酒會氧化變質(zhì);躺著放軟木塞可以和酒液接觸,保持濕潤和膨脹,這樣的話外面的空氣就進不來,可以延遲氧化,酒放得更久。如果酒瓶直立置放,軟木塞會過度干燥,這將使空氣進入而破壞酒質(zhì)。其實,葡萄酒概念里真正的“呼吸”現(xiàn)象并非發(fā)生在軟木塞,而是發(fā)生在酒窖中的橡木桶,源于橡木的通透性。
相比葡萄酒,白蘭地、威士忌等蒸餾酒在橡木桶的貯存時間更長,每年都會有2-4%的蒸發(fā)損耗,釀酒者只能無奈的稱之為那是:“天使的份額”。也因此葡萄酒收藏、存放環(huán)境的濕度問題其實也是“古老智慧”用在了錯誤的地方,只有存放橡木桶的酒窖才需要講究濕度,高濕度的環(huán)境讓橡木保持一定的濕潤,從而令到縫隙密實,使空氣和酒液的呼吸交換作用保持在可控的狀況下,葡萄酒裝瓶之后的收藏如果僅就對酒質(zhì)的影響而言是根本無需講究濕度的,拿瓶酒看看封瓶的狀況就明了。
葡萄酒躺著放,讓酒液接觸軟木塞的底端,并非為了防止空氣進來,保持濕潤倒是真的,雖然軟木塞的吸水性其實很弱,濕潤的狀況也多是發(fā)生在軟木塞的外層和瓶壁接觸的部分。相比長時間豎著放、躺著放的葡萄酒僅僅有軟木塞更容易拔出來這樣一個優(yōu)點罷了,酒質(zhì)并不會比豎著放的酒發(fā)展得更好。
軟木塞無法百分百密封葡萄酒,從一個現(xiàn)象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那就是陳年老酒的酒液總會有耗損,即使軟木塞完整無缺,酒的液面也會發(fā)生下降的情況。這個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水分子和空氣分子大小上的差異,空氣分子體積是水分子的兩倍,所以能夠從軟木塞邊緣跑掉的是水分子,空氣分子卻不一定能進得來。有開老酒的經(jīng)驗者應該會察覺到,軟木塞的一端常常會斷開而被吸進瓶中去,就是因為瓶內(nèi)空氣稀薄而被外部的氣壓壓回去的,如果軟木塞能夠呼吸,那么里外氣壓應該一致就不會發(fā)生這種狀況了。
葡萄酒如何判斷適飲期
即便是特意買來窖藏的葡萄酒,在購入之際也不妨先開瓶一品,以便建立起對該酒的最初印象,從而判定它是否具備長期陳年的潛力。如此,既可以避免在葡萄酒尚處于發(fā)展中時便將其喝掉,也可以避免在品嘗它時,該酒已經(jīng)過了適飲期。一般來說,除開葡萄品種、產(chǎn)酒區(qū)、釀酒商及年份等因素,年輕紅葡萄酒的陳年潛力要大于白葡萄酒,不過,甜白葡萄酒和芳香型白葡萄酒的陳年時間反而要長于許多紅葡萄酒,比如白詩南和雷司令。
如何判斷葡萄酒陳年潛力
首先,打開一瓶需要判斷陳年潛力的葡萄酒,斟上一杯,然后立刻把瓶塞蓋回。注意不要使用酒泵或加入任何形式的防腐劑。把注意力集中在杯中的葡萄酒上,先聞再品,不要受外界的干擾,用心感受該酒的香氣、口感、平衡度和余味長短。然后思考:該酒的果味是濃是淡?其酸度和單寧含量是否處在一個合適的比例?酒中有沒有什么部分,比如新橡木桶味、高酸度或植物風味,會顯得不平衡?此外,在品嘗葡萄酒時,在每呷兩口之間留出至少15分鐘的時間。
接著,于開瓶幾小時后,再倒上另一杯葡萄酒,并重新審視自己對該酒的印象。不過,需要注意在瓶中至少留下三分之一的酒液,然后塞回瓶塞,把酒瓶放置在桌子上過夜。其實,第二天才是這個方法的關(guān)鍵所在。因為大多數(shù)葡萄酒在常溫下放置一整晚,次日都會“黯然失色”不少。
總之,葡萄酒開瓶后壽命長短的決定性因素。葡萄酒品質(zhì)越高,其開瓶后可存放的時間就越長。白葡萄酒冷藏一般保存兩三天,在兩天內(nèi)喝完,紅葡萄酒能在開瓶后存放3至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