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認為如何認識夏朝歷史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王朝。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終將部落聯(lián)盟首領之位禪讓于他,是夏王朝的開端。大禹死后,其子啟即位,即歷史上所謂的“大禹傳子”,宣告了部落聯(lián)盟“禪讓制”的結束和封建世襲制的開始。然而夏的統(tǒng)治并不鞏固,啟在位的時代就發(fā)生了伯益叛亂;啟之子太康也治國無方,當政期間更是戰(zhàn)亂紛紛,最后被東夷的后羿奪取了統(tǒng)治權,史稱“太康失國”。后羿與太康相同,也是一個無能的統(tǒng)治者,終日沉溺于游獵之中,將政事完全交與寒浞手中。寒浞掌權后,殺后羿而代之,自立為王。后,太康弟仲康之孫少康與夏朝遺臣伯靡聯(lián)手,起兵打敗寒浞,恢復夏朝的統(tǒng)治地位,史稱“少康中興”;夏朝的統(tǒng)治這才得以鞏固,進入了國勢向上的相對穩(wěn)定時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統(tǒng)治,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到夏代的第十三個國王孔甲執(zhí)政,夏朝開始走向了衰亡??准住昂梅焦砩瘢乱鶃y”,引起人民的不滿和諸侯的叛亂。夏朝的統(tǒng)治從此發(fā)生危機,只過了四代便導致了亡國之禍。故而史書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國語·周語》)。夏朝的最后一個國王夏桀,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間,大量驅使百姓為其建造了無數(shù)的宮室臺榭,又大肆興兵對外征伐,使得諸侯紛紛離之而去。而這時,黃河下游的一個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領成湯的領導下興盛起來。成湯以討伐暴君夏桀為名,發(fā)動了滅夏的戰(zhàn)爭;夏桀兵敗,死于南巢(今安徽壽縣),夏朝宣告滅亡。夏朝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由于年代久遠,加之至今我們仍未發(fā)現(xiàn)任何原始的文獻與文字記載,故而,我們今日了解夏朝只能從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傳說中略知一二。近年來,通過對夏都遺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使我們對夏代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又有了新的認識。在河南偃師縣二里頭村發(fā)現(xiàn)的二里頭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青銅器、陶器及大面積宮殿遺址群。由此看來,夏朝已由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并且掌握了冶金與鑄造技術。與石器時代相比,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為農業(yè)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據傳說,釀酒業(yè)也是由夏朝開始的?!妒辣?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記載。)另外,從一些古典籍中我們可以看到,夏朝已經采用干支紀年,并且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夏時”,這都是當時科學文化水平的見證。夏朝共經歷十三世、十六王,他們分別是: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發(fā)—夏桀,前后約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個古老的王朝,雖然距我們已經四千年,但關于夏的一些傳說至今還廣為流傳。由此可見,其對后世的深遠影響。夏作為上古三代的開始,為華夏文明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夏朝就沒有此后中華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夏朝簡史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為繼承人。禹收九洲,金鑄九鼎,以顯其功績及威信權力。禹之子啟,承襲父位,中華歷史第一個家天下的王朝-夏朝。奴隸制社會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時期。禹傳位啟,啟傳位太康,后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fā)、履癸。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2,我們共有幾個朝代呢分別是什么還有歷史
有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王朝?! ∷那Ф嗄昵埃牟柯涫最I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終將部落聯(lián)盟首領之位禪讓于他,是夏王朝的開端。大禹死后,其子啟即位,即歷史上所謂的“大禹傳子”,宣告了部落聯(lián)盟“禪讓制”的結束和封建世襲制的開始?! ∪欢牡慕y(tǒng)治并不鞏固,啟在位的時代就發(fā)生了伯益叛亂;啟之子太康也治國無方,當政期間更是戰(zhàn)亂紛紛,最后被東夷的后羿奪取了統(tǒng)治權,史稱“太康失國”。后羿與太康相同,也是一個無能的統(tǒng)治者,終日沉溺于游獵之中,將政事完全交與寒浞手中。寒浞掌權后,殺后羿而代之,自立為王?! 『?,太康弟仲康之孫少康與夏朝遺臣伯靡聯(lián)手,起兵打敗寒浞,恢復夏朝的統(tǒng)治地位,史稱“少康中興”;夏朝的統(tǒng)治這才得以鞏固,進入了國勢向上的相對穩(wěn)定時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統(tǒng)治,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 〉较拇牡谑齻€國王孔甲執(zhí)政,夏朝開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引起人民的不滿和諸侯的叛亂。夏朝的統(tǒng)治從此發(fā)生危機,只過了四代便導致了亡國之禍。故而史書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國語·周語》)?! ∠某淖詈笠粋€國王夏桀,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間,大量驅使百姓為其建造了無數(shù)的宮室臺榭,又大肆興兵對外征伐,使得諸侯紛紛離之而去。而這時,黃河下游的一個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領成湯的領導下興盛起來。成湯以討伐暴君夏桀為名,發(fā)動了滅夏的戰(zhàn)爭;夏桀兵敗,死于南巢(今安徽壽縣),夏朝宣告滅亡?! ∠某嘟翊蠹s有四千年的歷史,由于年代久遠,加之至今我們仍未發(fā)現(xiàn)任何原始的文獻與文字記載,故而,我們今日了解夏朝只能從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傳說中略知一二。近年來,通過對夏都遺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使我們對夏代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又有了新的認識。在河南偃師縣二里頭村發(fā)現(xiàn)的二里頭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青銅器、陶器及大面積宮殿遺址群。由此看來,夏朝已由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并且掌握了冶金與鑄造技術。與石器時代相比,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為農業(yè)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據傳說,釀酒業(yè)也是由夏朝開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記載。)另外,從一些古典籍中我們可以看到,夏朝已經采用干支紀年,并且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夏時”,這都是當時科學文化水平的見證?! ∠某步洑v十三世、十六王,他們分別是: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發(fā)—夏桀,前后約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個古老的王朝,雖然距我們已經四千年,但關于夏的一些傳說至今還廣為流傳。由此可見,其對后世的深遠影響。夏作為上古三代的開始,為華夏文明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夏朝就沒有此后中華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與夏、周并稱為中國的“三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據傳說,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s在公元前16世紀,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氏族——商在黃河下游崛起,其首領成湯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輔佐下,開始了伐桀的戰(zhàn)爭。先消滅了個葛、韋、顧、昆、吾等夏的盟國,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與鳴條兩次大敗夏桀軍隊。成湯回師毫邑后,便正式即位為王,各路諸侯前來朝賀,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湯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經仲壬至太甲幾代執(zhí)政時間都很短,商朝的大權實際掌握于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遵先法,胡作非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過,伊尹又親迎太甲回來繼續(xù)執(zhí)政,商的統(tǒng)治又呈現(xiàn)出清明氣象。 太甲死后,傳位于其子沃丁,其后歷經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統(tǒng)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執(zhí)政期間,商朝才再度興盛起來,出現(xiàn)了繼成湯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稱太戊為“中宗”?! ∩坛衅诘膸装倌觊g,歷代統(tǒng)治者由于朝廷內部的分爭及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遷都:仲丁自毫遷于囂;河檀甲自囂遷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奄;盤庚自奄遷殷。自盤庚遷都到殷起,商朝的國勢又開始上升。武丁即位后,大力選拔人才,任用傅說、甘盤、祖已等賢能志士,征服了周圍的各方國,大大的擴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為生產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段時間,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fā)展,達到商朝后期的鼎盛時期,史稱“武丁中興”?! ∥涠≈蟮纳坛?,開始逐漸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繼即位后,在政治上沒有才能,又荒淫無道,致使社會混亂,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個國王(廩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則比祖甲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帝辛(商紂王)時,商王朝終于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商紂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寵愛美女妲己,將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賢臣逐一廢除貶斥,將政務完全交給費仲等弄臣。為此,不僅朝中大臣、貴族反對紂王,而且諸侯和各方國也于商王朝離心離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領導下,在牧野一舉擊潰商軍,從而結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統(tǒng)治?! ∩掏醭涍^六百多年的發(fā)展,在政治、經濟以及科學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長足的進步。從我們考古出土的殷墟遺址來看,商朝已完全脫離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為定居。在殷墟中還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龜甲及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陽發(fā)現(xiàn)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器。這說明商朝的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以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龜甲上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被普通認為是商時代的文字,這是我們今天可以識別的最早的中國象形文字,為我們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掏醭矚v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約四百九十六年。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國繼夏商之后的第三個王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 ≈艿南茸嫫鹪从邳S帝族,在夏朝時,周族首領棄為“后稷”,負責管理農事,故而,周族是一個善于農業(yè)耕作的部落,這大大促進了周的經濟發(fā)展。至周文王時,周已發(fā)展成為一個可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國。文王是周朝歷史上卓有政績的統(tǒng)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間,在軍師姜尚的輔佐下,開始了“翦商”的準備,先后滅耆、邗、崇等國,又遷都于豐(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對商都的鉗形包圍。在遷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發(fā)繼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繼續(xù)周朝的滅商行動。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會諸侯,并與諸侯結下同盟,共同討伐商紂。此后,武王又打敗商軍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結束了商朝的統(tǒng)治?! ∥渫跛篮?,其子誦即位,是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權。在他的統(tǒng)治下,周消滅了各個叛亂勢力,東遷國都于“雒邑”,加強了對東方諸部的統(tǒng)治。分封周室親戚及有功大臣為諸侯。建立“周刑”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通過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統(tǒng)治得到了鞏固,開始走向繁榮。西周自成王,經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擴張的時期。成王時代周公旦平定了東方的小諸侯國,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擴大,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達到了周朝的鼎盛時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開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親率大軍伐楚,但卻因不得民心而失敗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柾跏侵艹牡谑y(tǒng)治者,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間,對人民大肆壓迫,卻又禁止人們議論國事,致使人民怨聲載道。最后,憤怒的人民沖入王宮,趕走了厲王,結束了厲王的殘暴統(tǒng)治。至此,周王朝開始走向衰落?! 柾跆幼吆?,諸侯推舉共伯和攝理王事,這一年被稱為共和元年(司馬遷著《十二諸侯年表》就從這一年開始,自此中國才有了準確的紀年)。共伯和好行仁義,在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國王行使權力長達十四年。逃亡的周厲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靜繼位,是為周宣王。宣王是位開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為輔,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賢臣,使得國家逐步恢復了往日的統(tǒng)治,各國諸侯紛紛來朝見周天子,這一時期被后人稱為“宣王中興”。然而,中興的局面并沒有長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宮涅繼位,是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個皇帝,與厲王一樣,他也是昏庸之君。他為博得愛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結果,當犬戎舉兵大舉進攻的時候,幽王再次點燃烽火,竟沒有一個諸侯發(fā)兵相救。幽王兵敗,死于驪山腳下。他死后,申侯、魯侯和許文公擁立宜臼為平王。平王東遷,史稱“東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滅亡?! ≈艹Y儀制度比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禮制。直至春秋時期,孔子還在崇尚周禮,這說明周禮對后代的影響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時的農官,所以它的農業(yè)生產技術比較先進,這為社會的進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質基礎。隨著物資的豐富,手工業(yè)、商業(yè)以及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也得到了促進。在當時, 已有專門的人員負責觀測天象,記錄歷法,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五行、八卦之說也極有可能起源于周朝。這些都無疑證明了當時社會在科學上的進步和發(fā)展?! ∥髦芡醭矚v約二百五十七年,傳十一世、十二王?! |周時期又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zhàn)國時代的開始。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但此時周已衰弱到了極點,統(tǒng)治范圍方圓不足六百里,各諸侯國紛紛割據稱雄,不再朝見周王,其統(tǒng)率諸侯的權利也是名存實亡。此間,全國共分為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而其中以楚國、齊國、晉國、吳國、越國、秦國為大?! 〕 〕侨缛嗽陂L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個國家,它在周初曾參加了武王發(fā)紂的戰(zhàn)爭,后得到周的封號,居楚地丹陽(今湖北姊歸縣)。春秋初期,楚國日益強大。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號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處中國南方,故而楚國與中原的華夏各諸侯經常發(fā)生一些戰(zhàn)事。通過戰(zhàn)爭,楚國先后吞并了四十五個較弱小的諸侯方國,并逐步成為春秋前期中國南方的主要強國之一?! ↓R 齊國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謀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滅商有功被封為齊侯,同時周統(tǒng)治者賜予齊國一種特權——可以討伐有罪的諸侯,憑借這項特權,齊國在西周時期以發(fā)展成為東方的大國。春秋年間,齊國出現(xiàn)了一位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齊桓公。他依靠謀士管仲整頓國政,設各種官吏,各司其職,并分全國為二十一鄉(xiāng),其中工商六鄉(xiāng)、士十五鄉(xiāng),此十五鄉(xiāng)即為農鄉(xiāng),鄉(xiāng)中之人在 和平時專心務農,戰(zhàn)時當兵。如此幾年之間,齊國國富民強,到公元前六七九年,齊國以稱霸北方。后來,齊國又于前567年消滅了東夷大國——萊,使之土地擴大了一倍以上,成為真正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國?! x 晉國原處于戎狄游牧地區(qū),東周初期,晉獻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絳(山西翼城縣),開始了晉國的霸業(yè)。晉國先后消滅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諸侯國,統(tǒng)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獻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獻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國,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故而他回國后便立即著手整頓政事,他于大臣們君臣一心,先后兩次率晉、秦、宋、齊四國聯(lián)軍南擊楚國,占領了南方的大片領土。晉軍南征促使華夏文明進一步流傳到長江以南地區(qū),加快了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晉國的統(tǒng)治出現(xiàn)危機,并最終分裂成韓、趙、魏等幾個獨立的諸侯國家,史稱“三家分晉”?! 恰 菄谴呵镏星捌诎l(fā)展起來的新興諸侯國家,它本是楚國的屬國,但隨著后來的強大逐漸脫離了楚國的統(tǒng)治。前五零六年,吳國打舉進攻楚國。在戰(zhàn)爭中,吳國五戰(zhàn)五捷攻破了楚國兩百年經營的都城成郢(今湖北江陵),掠去大量的物資。這場吳楚大戰(zhàn)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大戰(zhàn)事,戰(zhàn)爭的結果使楚國受到空前的創(chuàng)傷,而吳國則漸漸取代了楚國的位置成為南方大國。 越 越國與吳國相同,都是楚的屬國,但越的興起比吳還要晚一些,直至允常執(zhí)政時期,越主才始稱為王。在此之后,越王在楚的舊臣文種和范蠡的協(xié)助下,擊退來犯的吳國。后吳王夫差任又用吳子胥為將,大勝越國,使之臣服。但越王勾踐并不甘心失敗,他住于薪柴之中,并每日嘗一次苦膽,以示不忘國仇。經過幾年的準備,越王勾踐于公元前四七三年滅吳,成為繼吳之后的又一個南方大國?! ∏亍 ≡趲状髲妵?,秦國并不是最強大的國家,但憑借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秦成為春秋時期發(fā)展最快的國家。在秦穆公執(zhí)政期間,曾任用謀臣百里溪,使秦國強盛一時。但秦國地處中原之北,與戎狄、羌等北方諸族混居,故華夏諸侯一直以秦為戎狄國,禁止其會盟中原,而這卻給了秦一個良好的發(fā)展機會,到后來戰(zhàn)國時期,秦才能以強大的實力消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 〈呵飼r期,各個諸侯國紛紛兼并其他小國,其中以楚、齊等大國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國家以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國統(tǒng)治的的時代。至此,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便告一段落,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割據時代——戰(zhàn)國?! 」?65,商鞅變法 公元前221,秦統(tǒng)一六國 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1)政治上:創(chuàng)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2)經濟上:統(tǒng)一貨幣,規(guī)定在全國統(tǒng)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統(tǒng)一度量衡,對尺寸、升斗、斤兩,作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3)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文字,后來又推廣隸書;(4)思想上:加強思想控制,分布焚書令,實行“焚書坑儒”;(5)軍事上:北擊匈奴修長城,開發(fā)南疆修靈渠?! 」?09,大澤鄉(xiāng)起義 大澤鄉(xiāng)起義爆發(fā)的根本原因:a.秦的暴政 b.徭役繁重 c.賦稅沉重 d.刑法殘酷 e.秦二世更加殘暴。(2)直接原因:陳勝、吳廣等九百多個窮苦農民,被征發(fā)到漁陽戍守長城途中遇雨而誤期,按照秦法,誤期者要被處斬,被迫舉行起義。時間:公元前209年。地點:大澤鄉(xiāng)。政權的地點:陳建;歷史作用:他們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tǒng)治?! 」?07,巨鹿之戰(zhàn),劉邦攻入咸陽,秦朝覆滅 公元前202,劉邦建立西漢 公元前138,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漠北戰(zhàn)役,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漢武帝大一統(tǒng)措施:(1)政治上:削弱諸候國的勢力,諸候國越分越?。唬?)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到排斥;(3)文化上:在長安舉辦大學,以儒家的五經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4)軍事上:反擊匈奴,鞏固了國家的大統(tǒng)一。(5)民族關系上:張騫出使西域,進一步加強了漢朝同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 公元前60,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 公元9,西漢滅亡 公元25,劉秀建立東漢 公元75,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66,古羅馬派使臣訪問洛陽 200,官渡之戰(zhàn) 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基礎 208,赤壁之戰(zhàn) 為三國鼎立局面奠定基礎 220,魏國由曹丕建立,標志東漢滅亡 221,蜀國由劉備建立 222,孫權稱王,吳國。標志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29,孫權稱帝 230,孫權派人訪問夷洲,也就是臺灣?! ?66,司馬炎建立西晉 280,統(tǒng)一三國 316,西晉滅亡 西晉為什么是一個短命的王朝? ?。?)西晉統(tǒng)一以后,統(tǒng)治集體迅速腐朽;(2)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西晉的皇帝紛紛起兵爭奪皇帝,耗竭了西晉的國力;(3)內遷各族趁西晉內亂,起兵反晉??傊?,西晉的滅亡是因為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交織在一起,不斷激化而發(fā)生的?! ?17,司馬睿建立東晉 376,前秦王苻堅統(tǒng)一黃河流域 383,淝水之戰(zhàn) 江南地區(q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fā)?開發(fā)的情況怎么樣?有何影響? 原因:(1)江南地區(qū)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發(fā)展農業(yè)的優(yōu)越條件;(2)從東漢末開始,許多人為了躲避北方的戰(zhàn)亂,逃往江南地區(qū)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區(qū)的戰(zhàn)爭相對較小,社會秩序比較安定;(4)經過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經濟迅速發(fā)展起來?! ∏闆r:(1)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懇為良田;(2)江南以種植水稻為主,稻田里開始使用綠肥,你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3)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4)東晉、南朝時期,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業(yè)發(fā)展迅速。福建、廣東等地也得到一定的開發(fā)?! ∮绊懀航系貐^(qū)的開發(fā)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世紀后期,北魏建立 439,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契丹族 遼(契丹國) 10世紀初 阿保機(遼太祖) 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族) 與北宋簽訂澶洲之盟,此后雙方保持長時間和平局面;后被金滅亡?! h族 北宋 960年 趙匡胤(宋太祖) 東京(今開封) 1127年被金滅亡?! ↑h項族 西夏 11世紀前期 元昊 與北宋議和;后被蒙古軍滅亡?! ∨孀濉 〗稹 ?2世紀初期 阿骨打(金太祖) 興慶(今銀川) 后被蒙古軍滅亡?! h族 南宋 1127年 趙構(宋高宗) 會寧(今黑龍江阿城) 與金議和,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后于1276年被元軍滅亡?! ∶晒抛濉 ∶晒艊 ?206年 鐵木真(成吉思汗) 元 1271年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元滅南宋后不久統(tǒng)一,結束了唐后期以來長期的分裂局面;1368年被明軍滅亡?! ∨孀濉 『蠼稹 ?616年 努爾哈赤 赫圖阿拉(后遷盛京) 滿洲 清 1636年 皇太極 盛京(后遷北京) 1644年入關,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tǒng)治。 七年級歷史 第二單元復習提綱(下)2007-10-27 16:02 5元世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措施有哪些? 答:農業(yè):(1)多次下令禁上蒙古貴族圈占農田做牧場;(2)治理黃河;(3)推 棉花的種植?! ?元朝為什么要實行行中書省制度這一制度的內容如何?有何影響? 答:內容:(1)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2)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3)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绊?我國省級行政區(qū)的設立,始于元朝。從此,行省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保留至今。 6為什么說元朝的統(tǒng)一促進了民族融合?元朝民族融合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元朝統(tǒng)一后境內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融和?! ?1)許多漢族人來到邊疆,為那里的開發(fā)作出貢獻; (2)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 (3)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經過長期共同生活,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差別; (4)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