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酒有多少度現在的酒跟古代的比誰比較好
古代的酒都是米酒,一般是7、8度左右。與現在的酒相比差不多吧。

2,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什么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由于古代的釀酒技術比較的落后,所以古代酒水的度數大概都是在10度左右,有少數的烈酒度數可以達到20度,所以在電視劇中才會有很多的人喝了很多酒都不會喝醉。和現在的蒸餾酒或者勾兌酒不同的是古代釀酒的原材料多為糧食,再加上提純技術的落后所以其中酒精的含量并不高,也只有8度或者9度左右,所以在古代才會有很多的人在奔波勞累之后選擇用酒水來解渴,否則依照現在的酒水度數能夠用酒解渴的都是“大?!卑 9糯木扑鹊阶熘凶蠲黠@的感覺應該就是“甘甜”了,并不像現在的酒一樣喝過有種“灼燒”的感覺。最早秦朝的時候使用的是發(fā)霉的谷粒也就是“曲蘗”制酒,再后來到了漢朝之后選擇以小麥為原材料進行釀酒,但是以小麥為原材料成品率并不高,會造成很多的浪費。直到唐朝時期經過對釀酒技術的革新,再加上以“大米”為釀酒的原材料使得酒的質量高出了好幾個等級,也是這個時候酒水成為了文人中的“熱銷品”,更是有李白等人為唐朝的酒水做“免費廣告”。喝了度數不高的酒水之后就會進入半昏迷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詩人就會有更多的靈感,而他們詩中口述的仙界大多也都是醉酒之后的幻想吧。再到后來宋朝末期元朝的時候提純技術更加的精煉,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以以前從來不同的高度白酒,而這種酒水的度數甚至可以達到30多度。因為元朝是蒙古少數民族統(tǒng)治時期,而蒙古族因為長期處于寒冷之中所以對于烈酒的追求遠遠大于中原人,也是從元朝之后高度白酒開始盛行起來,而低度的酒水開始走向沒落。

3,古代的酒是什么樣的多少度
古代的酒是古酒,多少度得看它本身的質量,質量好的能保存得較好的度數,質量差的會釀成醋!

4,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古代的酒一般度數都在十度以下,最高不會超過十五度,釀酒技術再差點的可能就三五度了。關于古代酒的度數很低這一點,可以從歷史記載的史料中得到證實?!妒酚洝分杏幸惶庩P于古人酒量的記載,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分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回答:最開心的時候,可以喝上八斗酒。按照當時齊國的計算方式,一斗不到現在的5斤,八斗也就是不到40斤。一個人喝40斤的酒而不醉,足見早期的酒度數之低。古代的酒口感更偏甜美醇香,不容易上頭。味道就好比現在女生喜歡喝的果酒,在古人看來大約就等于飲料了,以解渴為主要特點,所以就算喝上幾碗,頂多也是個微醺狀態(tài)。所以說,武松上景陽岡打虎前喝了十八碗酒,就相當于喝了六七瓶啤酒那么多。古代的酒度數的發(fā)展過程:考古學家發(fā)現距今5000多年歷史的仰韶文化時期,所使用的盛酒陶器和釀酒用具。也就是說,黃帝時期、夏禹時期,釀酒工藝就已經出現了。這個時候的酒還是用五谷或者果子釀造而成,那些含糖豐富的食物,經過自然界中酵母菌的發(fā)酵,自然形成酒精,才產生了酒,這種酒因其顏色黃亮,被稱為黃酒,也是我國最古老的飲料酒。春秋戰(zhàn)國時期,關于酒的記載也有很多,《詩經·小雅吉日》:以御賓客且以酌醴。這里的醴也是酒的一種,系甜酒。到了漢代,以蘗釀造的醴逐漸消失,漢人制曲,多以麥為原料,有大麥、小麥、細餅等多種酒曲。到唐代,釀酒技藝較之魏晉有了很大的進步,首先出現了以大米為原料,直接由曲母培養(yǎng)而成的紅曲,有更強的糖化力和酒精發(fā)酵力。度數達到8、9度上下。北宋釀酒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人們采用了連渣拌飯法,將酒精的度數提到了11-18度。直到北宋末年,游牧民族將蒸餾酒工藝傳入我國,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
5,古代的酒酒精度是多少
最多二十度,一般應該是十幾度的米酒,后來蒸溜后,度數上去的
百分之二三十
6,像喝白開水一樣一大碗一大碗的干那酒有多少度啊
和現在的米酒差不多吧
中國古代的酒度數極低,受發(fā)酵技術的限制,一般從零點幾度到幾度,這甚至比現代的啤酒度數還低,所以過去說某某能喝幾壇酒是不足為奇的。直到唐代發(fā)明了蒸餾酒技術后,酒的度數才有了質的提高。
7,古代的白酒度數一般是多少呢
古代分水嶺在元朝,元朝以前都是釀造酒,酒度不會太高,最多也就5-8度,元朝時候出現了蒸餾酒,酒度大幅度提高,應該與今天白酒差不多了。50度左右應該沒有問題。
一般白酒的度數是:36度,38度,39度,42度,45度,52度,等等葡萄酒的種類非常多,而且有許多種不同的分法。 其中以顏色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
8,古代的酒就酒精和度數嗎
古代人技術不行,所以釀酒時度數通常是幾度到十幾度,二三十度就是極品了。
所謂酒精度數=酒精體積/酒水溶液的體積解釋:一瓶酒表明的度數就是酒精體積比舉例:一瓶50度的酒表示酒精體積占50%,水的體積占50%酒精濃度=酒精質量(重量)/酒水溶液的質量(重量)你需要查找下酒精的密度,根據所給的酒精度數(酒精體積比)算出一瓶酒含酒精多少克,然后再除以整瓶酒的質量,就可得到酒精濃度。
9,古代酒的度數是多少啊
而在中國,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經出現了谷物釀酒,中國的釀酒技術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龍山時期的古人應該是用蘗釀的酒,蘗就是發(fā)芽的谷粒,釀出的是黃酒。后來古人們逐漸掌握了用酒曲釀酒的方法,秦漢時雖然仍然用蘗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開始用酒曲,前陣子還在《漢書·食貨志》上讀到: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興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試一試:)事實上,用蘗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為制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時的酒都是黃酒。南北朝時,制酒曲的工藝日益完善,當時的一部奇書《齊民要術》上記載了很多種制曲的方式,這些方式現在有不少還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時有了紅曲,釀造出來了“紅酒”,不知道古書里說的女兒紅是不是就是這種酒,不過紹興的狀元紅應該不是,那酒其實不紅,顏色是橙黃色的。前面說到曲釀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經想用酒代水再釀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濃度,可是不成,因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fā)酵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發(fā)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發(fā)酵,也得不到度數更高的酒了。到了元朝,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把酒曲發(fā)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下,得到度數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這和現在的酒比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個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兩“兩毛燒”,體會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兩毛燒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過現在可能不止“兩毛”那么便宜了吧:)說燒酒是元朝時才有的,是依照李時珍的紀錄,不過在白居易等人的詩里已經有了“燒酒”一詞,并且對山西汾酒歷史的考證似乎說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時就有燒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過崗有可能是早期的燒酒吧,不然十幾度的酒不會有那么大的力量??偨Y一下,用蘗釀的酒度數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應星說“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傳”;用曲釀造的酒度數大致在十幾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藝不同而不同,因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藥,不夠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較類似現在的紹興黃酒;蒸餾后的燒酒度數很高,大約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現在仍有燒酒,不妨一試。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