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國外,波蘭精餾伏特加則是達到96度。美國Everclear酒和美國金麥酒,都是95度。傳統(tǒng)白酒制造的過程挺復雜的,像茅臺說的是要經過9次發(fā)酵,9次蒸餾,然后放置,陳化,再經過調酒師進行勾兌(這里不是指勾兌白酒的勾兌,是糧食釀酒的一個工藝),然后保存,這個過程最短要5年時間,陳化就是把里面的一些復雜的物質趨于平衡,這些物質通常是指醇,醛,酯類等,說白一點把一些不利于人的雜的成份減少,這些雜質通常是造成頭痛,口干的主要原因,所以為什么說要提倡大家喝糧食酒呢,因為酒精勾兌白酒的雜質更多,更容易上頭。
什么酒最烈?
國內:東北燒刀子,80度。瀘州老窖原酒,73度。五糧液原漿酒,72度。湖北霸王醉,70度。伊犁特曲,69度。內蒙古-悶倒驢,67度。國外:波蘭精餾伏特加,96度。美國Everclear酒和美國金麥酒,都是95度。愛爾蘭Poitin, 92.5度。蘇格蘭四次蒸餾威士忌,92度。格林納達朗姆酒,有90度。
捷克Hapsb苦艾酒,89.9度。蘇格蘭伏特加Pincer Shanghai Strength,有88.8度。保加利亞巴爾干伏特加,88度。斯多爾芳香朗姆酒,80度。相比之下,我們唯有東北燒刀子達到80度,這是國內最烈的酒了。而國外,波蘭精餾伏特加則是達到96度。不過,我覺得喝那種和喝酒精沒什么區(qū)別,入口感覺就是辣,品不出啥味道了。
為什么有些人喝完酒之后會有口干和上頭的感覺?喝醬香酒會有這種情況嗎?
我覺得是因為酒里面有人體不能吸收的東西,這個跟人也有關,跟酒也有關。傳統(tǒng)白酒制造的過程挺復雜的,像茅臺說的是要經過9次發(fā)酵,9次蒸餾,然后放置,陳化,再經過調酒師進行勾兌(這里不是指勾兌白酒的勾兌,是糧食釀酒的一個工藝),然后保存,這個過程最短要5年時間,陳化就是把里面的一些復雜的物質趨于平衡,這些物質通常是指醇,醛,酯類等,說白一點把一些不利于人的雜的成份減少,這些雜質通常是造成頭痛,口干的主要原因,所以為什么說要提倡大家喝糧食酒呢,因為酒精勾兌白酒的雜質更多,更容易上頭。
當然也于人的體質有關,有的人天生不會喝酒,就是我們說的酒量小的人,不管是什么酒,喝一點就難受,而相反有的人酒量很大,再烈的酒都可以承受,這就好比吸煙,有的人吸雪茄都可以,有的人卻只能吸焦油低的。醬香型白酒為了保留酒的原汁原味,里面的成分更復雜一些,應該更容易難受,對于不怎么會喝酒的人來說,清香型更合適,醬香型對于愛喝酒,酒量大的人會覺得夠味。